首页 栏目首页 > 分析 > 正文

七星巨棺墓主身份 七星巨棺

1、广西上思发现了两口明代夫妻巨棺的消息轰动了国内考古界,这两口巨棺身上有着太多的疑点。

2、为何没有墓碑标志?为何没有陪葬物品?墓主人为何要把自己深深隐藏起来,他们有着怎样的秘密不可告之世人?为了解开谜团,考古专家决定开棺一探究竟。


【资料图】

3、然而,随着棺木的开启,更多令人诧异的现象出现了……七星巨棺资料6月9日,一口广西十万大山的古巨棺获抢救性发掘,古棺内底部呈现“北斗七星”图案。

4、6月10日上午,有关专家将古棺内保存完整的尸骸采用现代医学手段进行拍片,以便对其作进一步分析。

5、有专家指出,这口古巨棺极有可能是明代产物。

6、为何椁盖板上会有“龙须”?“北斗七星”为何屡次出现在“巨棺”内?大副“巨棺”内的主人是谁?昨日,伴随着专家对上思大副“巨棺”的考古发掘,一系列的疑问和谜团将逐一揭晓。

7、 继去年12月20日、21日,国内和广西的十多位考古、文物保护专家对上思出土的小副“巨棺”进行发掘后,今年 6月7日这些专家再次汇聚上思,对大副“巨棺”开始进行考古发掘。

8、6月8日,专家对大副“巨棺”的三合土封泥进行切割。

9、昨日,内棺终于揭开。

10、椁盖板上“龙须”盘绕为了更好地了解三合土封泥和里面棺椁的结合方式和构造,昨日上午11时许,专家们对“巨棺”进行了细致“解剖”。

11、专家们首先切割了“巨棺”的两个侧面。

12、约20多厘米厚的“三合土”剥离棺椁后,可以清晰地看到棺椁的樟木质地,这与去年发掘的小副“巨棺”的棺椁质地相同。

13、 记者发现,在椁盖中心的位置上,有呈发散状的丝网状的白须。

14、这是墓葬的特意雕琢,还是后天因素导致,这些丝网白须透露着什么信息呢?上思文管所王善初所长说,按当地民间的说法,这种丝状白须被称为“龙须”。

15、民间传说,亲朋好友在送葬时,会感动棺内的死者,死者因受感动而喷出一口唾沫,“龙须”就是由唾沫在棺盖板上挥发形成。

16、但“龙须”形成的科学原因,还须进一步研究考察。

17、医学专家则认为,“龙须”可能是由真菌引起。

18、 巨棺内部再现“北斗七星” 下午6时许,外层椁的盖板终于被打开了,内棺也出现在专家的视线里。

19、在灯光下,黑色的内棺发着漆亮的光,而且能清楚地看到有根须状真菌稀疏地盘绕在棺外。

20、当专家试图直接打开棺盖时,却发现棺盖与内棺相接得非常紧密,难以打开。

21、“内棺是卯榫结构,连接非常紧,直接打开有些难度。

22、”经专家商议,最后决定把内棺从“巨棺”里抬出,再进行开棺。

23、 内棺刚抬出“巨棺”,“巨棺”的内底部呈现的“北斗七星墩”又带给大家新的惊喜。

24、“北斗七星墩”的排列形状与上次发掘的小副“巨棺”中出现的“北斗七星板”排列形状基本一致。

25、专家认为,这7个小墩子由三合土堆成。

26、为何“北斗七星”屡次出现在上思“巨棺”中,到底具有什么意义呢?有些了解当地民俗的网友称,“北斗七星”有两层含义,一是“北斗七星”能指引死者升天,二是构成“北斗七星”的7个孔6条支线象征着人世间的七情六欲,人死之后,人的七情六欲也跟着升天。

27、 棺内发现保存较完好的尸骸 专家开启内棺盖子后,发现一具保存比较完好的尸骸,尸骸外包裹着多层纺织品。

28、专家称,这些纺织品和尸骸相比于小副“巨棺”中的尸骸和遗物保存得更好,而且由于纺织品是半干的状态,所以还能清楚地看到纺织品原有的鲜艳色泽。

29、今日上午,考古专家将对尸骸进行研究处理。

30、 记者了解到,广西出土“巨棺”较为罕见,而像这样用三合土包裹得严严实实的“巨棺”更是首次发现。

31、不少“巨棺”发现时都已经或多或少地被破坏,此次用科学、规范的方法对两具“巨棺”进行系统考古发掘,尚为首次。

32、 大小“巨棺”的开启,为研究当时的政治经济、文化艺术、民间风俗习惯等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,同时也为研究明代中期当地的丧葬习俗和丧葬文化提供了实物依据。

本文到此分享完毕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
关键词:

最近更新

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版权申明 网站地图 联系合作 招聘信息

Copyright © 2005-2023 创投网 - www.xunjk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联系我们:39 60 29 14 2@qq.com
皖ICP备2022009963号-3